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2篇
  免费   507篇
  国内免费   218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354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322篇
  2009年   314篇
  2008年   390篇
  2007年   347篇
  2006年   323篇
  2005年   334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应用草型塘模型生态系统研究化学品的整体生态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叙述草型塘模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应用于评价化学品引起生态效应的可能性。模型塘由8个3m×1m×1m(V=3m ̄3)的玻璃钢水槽组成。每个槽的底部铺设10cm厚的带有水生生物种子、孢子和卵子的河泥,灌注自来水,添加一定量的KNO_3和NaH_2PO_4.使起始氮、磷含量达到中-富营养水平。在室外自然光照条件下培养,实验历时4个多月。经1个多月的培养,各槽即形成结构复杂的沉水植物群落,除各种常见的沉水植物外,尚有多种藻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及微生物。各群落之间的相似性较好,藻类、浮游甲壳类及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分别为17.7%、18.0%和36.0%。群落功能稳定,9月中旬各槽群落总产氧量平均为5.75±0.30g/m ̄2·d’P/R比值平均为1.26±0.07,二者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2%和5.6%。经单甲脒农药污染影响实验,本模型生态系统中的群落结构及功能产生一系列明显反应。说明草型塘模型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比较复杂,稳定,可比性较强,对药物污染反应灵敏,是生态系统水平上生态效应评价的良好工具。  相似文献   
42.
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等风沙危害严重地区,长期以来,农民群众以防止风沙的机械作用为目的,自发地营造了许多不规整的小林网,这种小林网就是所谓的自由林网。一般是由2—3行树木构成的窄林带,带间距离多在100米以内。选用的树种以早柳为主,间或也有杨树、榆树或其它的阔叶树种,由于自由林网能够较为迅速地起到保护农田,提高产量的实际  相似文献   
43.
目的:旨在探索Ⅰ型日本乙型脑炎病毒传代致弱后基因组突变NS2A-C60A对乙脑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对传代致弱及原始乙脑毒株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序比对、结构预测分析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WB)确定了目标研究位点NS2A-C60A;然后使用反向遗传定点突变技术构建拯救了包含NS2A-C60A单点突变的病毒株;最后利用噬斑形态观察、生长曲线、双萤光素酶分析,WB以及炎性因子检测和动物实验研究了该单点突变对于乙脑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首次研究发现Ⅰ型乙脑病毒传代致弱会导致NS1'蛋白表达的显著下降以及可能的相关位点NS2A-C60A,并成功拯救获得了NS2A-C60A单点突变毒株rJEV-C60A,研究发现NS2A-C60A突变对乙脑病毒的生长特性及噬斑形成没有显著影响,但是能够显著降低乙脑病毒NS1'蛋白的表达,并且该位点突变能够轻微阻碍乙脑病毒对细胞炎性因子表达的抑制,动物实验结果显示NS2A-C60A点突变病毒与原毒株具有相似的神经毒力,说明该位点突变不是影响乙脑病毒毒力致弱的关键位点。结论:新发现的NS2A-C60A位点突变能够显著减少乙脑病毒NS1'蛋白的表达,但是对其增殖、诱导炎症及神经毒力等生物学特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4.
真蚋属的新种和新纪录(双翅目:蚋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在辽宁地区采集的蚋科标本,经整理、鉴定,发现真蚋属中有2新种及2个我国新纪录。现将新种和新纪录记述如下。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于辽宁省卫生防疫站。 1.狭谷真蚋Eusimulium synanceium新种(图1) 雌 体长约2.2毫米。触角10节,棕黑色,基2节棕黄鱼。额灰棕色,较宽(高:宽=  相似文献   
45.
一个自配型梨形四膜虫的接合及其细胞学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Elliott和Nanney(1952)描述了四膜虫(Tetrahymena sp.)的接合过程以后,国外对于四膜虫的接合型(mating types)特性以及接合的细胞学过程做了很多研究。Nanney(1953),Elliott和Hayes(1953)分别研究了自配型(selfers)和接合型梨形四膜虫(T.pyriformis)的接合过程。Elliott和Nanney都曾指出,自配型四膜虫的两接合体(Conjuga-nts)在完成核交换后不能分开,即使人力强使分开,二接合体也将解体而不能存活。Elliott(1973)认为,自配型四膜虫接合产生的后代不能存活这一特性,是四膜虫种群排除不稳定的自配型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46.
以苯乙晴为原料,经水解、氯甲基化、取代、还原四步反应制得盐酸4-(β-氨乙基)苯乙酸。并对文献方法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47.
王哈利  曹同庚 《动物学报》1991,37(4):402-407
在伍氏游仆虫(Euplotes woodruffi)接合后体发育过程中,已呈退化状态的老大核后碎块,在细胞第二次形态发生时,逐渐恢复其正常形态结构。T形新大核原基向后延伸而与恢复正常形态的老大核后碎块紧密靠拢。此时在光镜下观察,很容易误认为二者已融合为一。但在接合后体分裂之前,老大核后碎块再次瓦解,T形大核原基缩短成棒状而与老大核后碎块分开,此时二者界限分明。细胞分裂后,残存的老大核后碎块停留于后子虫中,最后被吸收。几个关键时期大核原基和老大核后碎块DNA含量的测定,也证明新老大核不融合。本文还讨论了老大核后碎块在有性过程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48.
中华绒螯蟹血淋巴20-羟蜕皮酮诱发蜕皮和卵巢发育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了中华绒螯蟹蜕皮周期血淋巴20-羟蜕皮酮(20-HE)含量的变化。血淋巴20-HE同卵母细胞发育各个阶段有密切的时相关系:在卵母细胞小生长期血淋巴20-HE持续上升,经青春蜕皮进入卵母细胞大生长期后又迅速降低。不能及时青春蜕皮的青春期前雌蟹,稍后仍出现20-HE下降的趋势。对不同实验条件和生理状态下雌蟹的比较表明,20-HE具有诱发蜕皮的特性。卵母细胞早期生长必需高浓度的血淋巴20-HE。外源注射的20-HE有刺激卵巢增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肠道微生态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脏腑理论密切关注脏腑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以中医经典《内经》“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为基础,探讨心、小肠、肠道微生态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可能是心系疾病导致骨质疏松症的途径之一,这一发现可能为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与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
生物药(bio-therapeutics)是指采用生物技术制备的、临床上用于疾病治疗的大分子生物制品,具有结构复杂、异质性高等特点,科学严谨的生物药通用名命名,是区分生物药物质基础的主要依据,也是药品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基础。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协调建立的国际非专利名称(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INN)是全球药物命名的标准化体系。从INN的起源,以及生物药INN的类别、发生与发展为主线,以较为详实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呈现了全球生物药的衍化进程,从不同的角度纵览生物药技术发展历程,对生物药的研发设计、技术标准及监管策略的考量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